四川眉山酱油:从匠心坚守到“智造”升级 四川眉山酱油品牌有哪些

央广网成都7月12日消息(记者 昌思荣 王颖)在四川省眉山市,悠悠岁月沉淀的酱油酿造技艺,正上演着传统与现代交织的精妙华章。这里既有历经时光打磨的古法非遗酿造工艺,传承着千年匠心;也有现代化的“古法新酿”产业园,以科技赋能产业升级。传统与创新在此碰撞融合,共同奏响了眉山酱油产业高质量进步的独特旋律。

古法传承:岁月沉淀的酿造密码

在眉山青神县,张仲安是古法酱油酿造技艺的坚定守护者。他的酿造工坊,仿佛一座凝固时光的匠心博物馆,完整保留着传统酱油酿造的精髓。

张仲安师承古法,对酿造的每一个环节都严格把控。从原料选择开始,便尽显匠心。他坚持使用原产地的优质大豆和小麦,酿造经过中,遵循“冬制曲、春发酵、夏晒酱、秋晒油”的传统工序,一坛酱油的诞生,需要长达980天的时光沉淀。每一个季节的转换,都赋予酱油独特的风味,而这些,都离不开张仲安的悉心照料。

传统制曲(央广网记者 昌思荣 摄)

张仲安不仅坚守传统,更在传承中创新。针对现代人对健壮饮食的需求,他潜心钻研,成功攻克无盐发酵技术难题。通过利用牛胃微生物进行发酵,在减少盐分的同时,完整保留了大豆的营养成分,生产出的酱油氨基酸态氮含量高达1.2克/100毫升,远超普通酱油标准。他的研究成果发表小编认为‘中国调味品杂志》,引起行业广泛关注。如今,张仲安的酱油不仅是餐桌上的美味调料,更成为了传统酿造技艺的活态传承。

现代智造:科技赋能的产业升级

当传统酿造工艺遇见现代科技,一场关于酱油产业的变革在眉山悄然发生。千禾味业打造的现代化“古法新酿”产业园,正是这场变革的生动操作。

走进千禾味业眉山智能制造基地,近千亩的园区内,处处彰显着科技的力量。该项目作为千禾味业最大规模的单体投资项目,分两期推进,目前二期项目已正式投产,至此企业总产能跃升至120万吨,满产年总产值预计超70亿元,带动上下游产业链增收超20亿元。

圆盘制曲机(央广网记者 昌思荣 摄)

这里配备了国际领先的圆盘制曲机、全自动灌装线等智能化设备,实现了从原料处理到成品包装全流程自动化,整体自动化率突破80%。然而,科技的运用并非对传统的摒弃,而是对古法酿造的升华。千禾味业与四川大学联合攻关的“聚源兴川”项目,成功打破200吨以上大型智能化发酵罐完美复刻古法酱油风味的技术壁垒。通过创新性开发的“酿造微生物分步接种调控技术”,筛选出古法酿造的核心优势菌株,解析其发酵特性,精准复刻传统酱油的独特酱香和鲜美口感。同时,运用大数据分析和智造能力,实现关键参数动态调控,显著提升蛋白酶活力与氨基酸生成率,将古法工艺的精髓融入智能化、标准化生产流程,解决了酱油生产周期长、效率低、难以规模化且风味易趋同的行业痛点。

千禾酱油装货区(央广网记者 昌思荣 摄)

从张仲安的传统酿造工坊到千禾味业的现代化产业园,从手工匠心到智能智造,眉山酱油产业实现了华丽跨越。在这条高质量进步的道路上,眉山酱油产业正以独特的魅力让古老的酱油酿造技艺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来源:央广网

版权声明